近日,绍兴市人民医院在胸部疾病微创诊疗领域取得创新进展。由该院介入科王挺主任团队与胸外科张楚主任团队携手成功为一名肺结节患者实施了“CT引导下吲哚菁绿荧光定位术”与“胸腔镜右肺上叶前段切除术”的联合一站式杂交手术。
该技术实现了术前精准定位与术中精准切除的无缝衔接,标志着医院在肺结节微创精准诊疗领域实现了技术融合与流程优化的新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新选择。
此次手术的患者在体检中发现右上肺1厘米大小的混合型结节,该结节位置深、质地软,传统胸腔镜手术中难以通过视觉和触觉准确发现,极易导致手术切除范围过大或定位失败,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面对挑战,两个团队经过充分讨论,细致研究,决定利用人民医院镜湖总院先进的杂交手术室作为平台,制定了个体化的“一站式”精准微创解决方案。
第一阶段:介入科的“精准导航”。在手术当日,患者首先被送至杂交手术室。在介入科王挺主任的娴熟操作下,借助CT扫描的实时引导,将少许吲哚菁绿精准注射至肺部的病灶附近。整个过程犹如为手术安装上了“北斗导航”,定位准确无误,耗时仅十余分钟,患者无明显不适。王挺主任介绍说:“我们的作用就是在茫茫‘肺海’中为胸外科的同事精确地标记出‘目标靶心’,确保后续切除的精准无误,这是实现微创的关键前提。”
第二阶段:胸外科的“精准切除”。定位完成后,患者无需移动,在同一间手术室同一张手术床上,胸外科张楚主任团队迅速接棒。凭借介入团队建立的精准定位,张楚主任娴熟地操作单孔胸腔镜,通过荧光显示,迅速且准确地找到了目标结节。随后,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患者的健康肺组织,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张楚主任表示:“杂交手术模式颠覆了传统流程。患者免去了在科室间转运的奔波和等待,一次麻醉即可完成所有操作,极大地降低了痛苦和风险。”
本次联合手术,由许瑛护士长带领的手术护理团队全程保驾护航,通过介入科、胸外科、手术室、导管室、麻醉科的通力合作,默契配合,真正实现了“1+1>2”的效应,是未来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了解,绍兴市人民医院镜湖总院配备的杂交手术室实现了诊断与治疗、介入与外科的完美融合,避免了患者在不同手术室间的转运和二次麻醉,极大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风险。
杂交手术室
此外,吲哚菁绿荧光标记技术相较于传统定位方法,具有标记稳定、无移位、无异位栓塞、三维显影等突出优点,尤其对深部、质地软的结节显示效果极佳,为外科医生装上了“透视眼”。
此次手术,结合了杂交手术室的微创介入穿刺和单孔胸腔镜的微创切除,真正实现了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恢复更快,该例患者术后2天即康复出院。
此次联合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体现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不断追求技术创新的理念,更是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的典范成果。它有效解决了临床难题,为肺结节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的诊疗选择。
未来,在学科带头人赵振华院长和喻光懋副院长的带领下,介入科与胸外科将继续深化合作,将这一创新模式推广应用至更多类型的胸部疾病诊疗中,让更多患者享受到现代医学科技带来的福祉。
新闻来源:越牛新闻 2025年9月15日
媒体链接:http://m.shaoxing.com.cn/p/3366712.html